1951年4月21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的前一天,一支特殊的队伍也意气风发地踏上了鸭绿江大桥。这是个五百多人的团队,如果细看的话,其中只有少部分人是军人,大部分人似乎都是普通老百姓。这就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,团长廖承志,副团长陈沂与田汉。建团的消息刚传出,国内曲艺界响应热烈,大佬们踊跃报名,连阔如、侯宝林、曹宝禄、常宝堃(小蘑菇)、高元钧、魏喜奎、良小楼、关学曾等人组成的曲艺服务大队堪称全明星阵容。这些艺术家生平不曾上过真刀真枪的战场,听说朝鲜日夜都有轰炸,颇为紧张,认为这是道生死关,于是有人提出要求配发棉大衣一件。当时正是春季,春暖花开,工作人员莫名其妙,后来才知道这几位同志是要“马革裹尸”。
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
慰问团还没出国门,就在安东(丹东)遭遇了生平第一次轰炸。好在他们事先经过了防空培训,又见廖承志等人镇定自若,所以虽然手忙脚乱,倒也都平安无事。侯宝林先生趁机抖起了包袱:有丢帽子的没有,帽子丢了的请举手?见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他才缓缓说道:听说美国飞机厉害,能飞下来抓帽子,怎么高射炮一开火,就吓得躲进云层了?
他的话逗得同志们哄堂大笑(以当代人的口味,似乎不是很好笑?)。
慰问团出国第一站来到一个小山村,一名身材伟岸的年轻人操着东北口音迎接他们,这位并不是同胞,而是胜似同胞的金首相。
侯宝林来了段单口相声《给杜鲁门画像》,在座诸人开怀大笑(金首相及各位首长大多有在中国奋斗的经历,熟谙中文)。
赶在五一节前,慰问团终于来到志司总部,一向不苟言笑的彭大将军,见到一行人也是喜笑颜开,众人送上锦旗,廖承志又掏出一幅画:彭总,这幅画是家母特意为您创作的,请您一定收下。
彭总笑得更开心了,连声说:谢谢!谢谢!谢谢何香凝同志和全国人民。慰问团一直呆了三个月,深入部队表演,获得了空前的欢迎。他们的舞台通常只是一辆卡车,有时候卡车上的演员正忘我地演出,敌机来了,卡车拉上他们就往山洞里钻。飞机走后,一切继续。一次在炮兵阵地演出,看到飞机来了,演员们说什么也不肯躲起来,热情高涨地帮着搬炮弹,高元钧还即兴来了段山东快书。
但也有悲伤的时刻:常宝堃、程树棠在前线慰问时,遇到了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,二人壮烈牺牲。自责的廖承志看到电报,热泪盈眶。